一杯茶的日常

茶道来源于中国极为精致的饮茶习惯,与禅宗哲学的某些方面相结合,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。它超越了根据一定规则烹茶和用茶的艺术,涵盖了与之相关的所有活动,日常事务、用具,尤其是茶屋和露地。在此过程中,不同的艺术,如建筑、园林设计、花道、书法和陶艺融合成了一个新的整体。
关于茶,听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雅俗共赏。茶是雅物,亦是俗物。走进民间,茶就是居家生活与休闲的必需品。茶生于草民,历史上多为贵者所享,又为普罗大众所好之,在雅与俗之间囊括世间百态。
“何须魏帝一丸药,且尽卢仝七碗茶。”苏轼对茶可谓推崇备至,茶虽非药,功效却胜似药。曾生长在荒野中的茶,最初被人们发现认识正是因其神奇的药效。
追溯中华茶史文明的童蒙时代,大多数人都愿意相信是神农氏最先发现并利用了茶:“神农尝百草,日遇七十二毒,得荼而解之。”这则颇具神话色彩的记载虽难为信史,但茶在民间作为药用,有着相当悠久的历史。《茶经.七之事》中就辑录不少关于茶保健功效的记载:
《神农食经》:“茶茗久服,令人有力、悦志。”
《广雅》:“荆巴间采叶作饼……其饮醒酒,令人不眠。”
华佗《食论》:“苦茶久食,益意思。”
壶居士《食忌》:“苦茶久食,羽化;与韭同食,令人体重。”
《沈中方》:“疗积年瘘,苦茶、蜈蚣并灸,令香熟,等分捣筛,煮甘草汤洗,以末傅之。”
《孺子方》:“疗小儿无故惊厥,以葱须煮服之。”
可见,至少在唐代以前,茶就是一剂保健良方。此后,在历代多部药书、医书中,茶的药效都备受重视。譬如,我们都很熟悉的《本草纲目》,对茶性及保健作用进行了系统的阐述,并附茶药方16则。“清晨一杯茶,饿死卖药家。”话糙理不糙。饮茶治病,在寻常百姓的生活中,与其说是代代相传的生活经验,不如是说祖先赋予的生活智慧。
中国人最爱品茶,在家中喝茶,上茶馆也是喝茶。开会时喝茶,讲理也要喝茶。茶不仅是饮料,端茶送水迎来送往之间还是一种人情世故的学问。比如,端茶送客就是一种微妙的表达方式。客来送茶,就是人们习以为常的生活礼仪。世态炎凉淡薄也叫“人走茶凉”。
中国虽是茶道的文化之源,但较之仪式感强烈的日本茶道,中国茶道似乎找不到较为具体的形式,至少没有一套标志鲜明的程式,这大体是因为中国茶道其实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,“百姓日用而不知”,饮茶解渴提神,祛病消疾;茶可联络感情,敬神祭祖,亦可会友待客,茶道充分融入到生活的每一个日常,生生不息,历久弥新。